<progress id="fyqgk"></progress>
  1. <strong id="fyqgk"></strong>
  2. <ol id="fyqgk"></ol>

      <rp id="fyqgk"><object id="fyqgk"></object></rp>

      <button id="fyqgk"></button>

      新能源汽車發起價格戰,被迫應戰的燃油車要崩盤?

      極客網·極客觀察3月10日 原以為汽車價格戰只會限于電動汽車,如今看來大錯特錯了!

      特斯拉去年率先降價搶市,隨后華為問界、蔚來等新能源車商快速跟進,比亞迪更是將新車價格一探到底,給燃油車造成很大威脅。

      現在整個汽車行業也風聲鶴唳了,奔馳、寶馬、奧迪需要應付特斯拉和中國電動汽車的猛攻,以日系為代表的燃油車也被迫降價反擊國產燃油車和比亞迪……

      被迫應戰之下,燃油車真的要崩盤了嗎?

      QQ截圖20230310105714.jpg

      燃油車市場萎縮早有信號

      新能源汽車降價展現了廠商的居安思危,但真正危險的可能不是電動汽車,而是燃油車。2017年全球汽車產量達到巔峰,由于疫情和芯片短缺隨后產量開始下滑,2021年慢慢恢復。

      在過去7年里,BEV(電池電動汽車)產量每年平均增長57%,2023年預計同比增長50%。如果我們預測未來全球汽車產量每年增長1.6%,BEV汽車產量繼續增長,但因為基數變大,往后每年增速下降2個百分點。那么未來幾年ICE(內燃機引擎,這里包括混動汽車)汽車銷量會出現斷崖式下滑!

      從2021年開始整個行業汽車產量增加,但ICE汽車產量卻下降,這是之前沒有過的!2022年上述趨勢加速演進,未來ICE下降還會繼續,而且速度會越來越快。

      如果按照上面的預測演變,今年全球ICE汽車需求將會減少250萬輛,2024年減少400萬輛,2025年減少650萬輛,2026年減少950萬輛,未來4年累計減少2200萬輛!請注意,上述數據還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的:全球汽車產量每年增長1.6%。

      傳統汽車制造商不思進取,它們深知如何用ICE汽車賺錢,至于電池電動汽車,要么不賺錢,要么利潤比ICE汽車低?,F在市場風向變了,制造商癡迷的ICE市場將會快速萎縮,它們必須以更快的速度推銷電動汽車。許多傳統汽車商太過笨重,根本無法應對如此變局。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將混動和電動汽車放在一起對比純燃油車,未來幾年純燃油車的崩坍可能會顯得更嚴重!

      東風汽車為何首當其沖?

      在這種大背景下,東風被迫參加價格戰。為什么是東風?有幾個線索值得思考:

      2023年1-2月東風汽車累計汽車銷量262285輛,同比下降48.48%。

      2023年2月日產中國區銷量為59997輛,環比增長26.3%但同比減少22.57%。東風日產銷量為56726輛,環比增長24.3%,同比縮減10.93%。東風本田銷量為3.13萬輛,去年同期為5.94萬輛,同比下降47.25%。

      2022年全國ICE汽車銷量下滑13%,但電池電動汽車銷量增長74%,插電式混動汽車猛增161%。

      銷量不佳是現實,降價促銷是無奈。在湖北政府的支持下,東風全系降價,東風日系、法系車降得最猛。指導價21.19萬元的東風雪鐵龍C6共創版定價本來不低,政企綜合補貼后僅需12.19萬元,補貼金額高達9萬(廠家補貼4.5萬元,政府補貼4.5萬元)。

      上海咨詢公司Roland Berger合伙人Ron Zheng認為,湖北政府之所以提供補貼主要是想刺激汽車銷售,因為目前消費者對消費仍然持謹慎態度,打折的汽車也是挑選過的,主要是想清空庫存。

      東風還能繼續依靠本田日產嗎?

      2022年與2015年相比,豐田的銷量并沒有太大變化,最近幾年豐田的年銷量一直徘徊在1000-1100萬輛之間,比較穩定,但其它車企變化很大。大眾2022年的銷量比2015年減少164萬輛,通用汽車減少380萬輛,起亞/現代減少120萬輛,本田減少30萬輛,日產減少220萬輛,福特減少242萬輛……

      誰增加了?寶馬增加46萬輛,奔馳增加17萬輛,特斯拉增加132萬輛。中國市場的變化同樣很大,比亞迪的強勢崛起就是活生生的范例!

      在日系三巨頭中,豐田銷量保持穩定,但這種穩定可能是依靠降價蠶食本田、日產得來的。2015年日產全球銷量542萬輛,2022年降至322萬輛,中國貢獻了104萬輛。2022年本田全球銷量387萬輛,2015年本田在中國銷量突破100萬輛,2022年中國銷量137萬輛。從數據上看,日產銷量約有32%來自中國,本田銷量約有35%來自中國。

      本田日產會不會步上韓系車后塵,在中國敗北,很大程度將決定兩家車企的命運,甚至也會影響東風汽車的命運。

      那么日產和本田的應對策略又是怎樣的呢?

      · 日產

      在2030年之前日產將會重點推廣電動汽車和e-POWER車型,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日產也要擁抱電動化。從某種意義上說e-Power車型也可以算是電動車,但它實際上是混動,有燃油發動機、有電池、有電機。燃油發動機發電給電池充電,也就是說e-Power是增程式混動車。2030年之前日產將會推出27款電動化汽車,包括8款e-Power車型。

      日產似乎也很清楚想在中國電動汽車站穩腳根,必須控制好成本。未來日產會在更多車型上使用相同組件,減少稀有材料使用量。按照日產的說法,與2016年相比,2026年的汽車研發制造成本將會降低30%。日產高管認為未來稀土及其它材料的價格會上升,如果汽車企業想成功轉向電動,必須在原材料獲取方面有一套應對策略。

      到了2030年,日產電動汽車在經銷商處的成本將與同級別燃油車一樣。在美國,日產最便宜的電動汽車Leaf定價略低于3萬美元,燃油車便宜一些,日產Sentra(美版軒逸)只要21000美元。特斯拉Model 3的售價約為43000美元,不過美國會對電動汽車給予補貼。

      日產高級副總裁Toshihiro Hirai認為,駕駛電動汽車“壓力更小”,因為汽車更安全,更平順,即使是在崎嶇的路面上行駛也更有樂趣;電動汽車還有一個優勢,它可以精準控制各個車輪,可以有效對抗顛簸。

      · 本田

      2030年之前本田將會投入400億美元開發電動汽車,在本個十年結束時要將混動、純電汽車在銷量中的比重提升至40%。很快本田就會成立獨立部門負責電動汽車研發、電池生產,可能還要構建獨立的充電網絡。

      本田無意放棄ICE汽車,本田CEO相信ICE汽車到了2040年還會存在。除了電動汽車,本田對燃料電池也情有獨鐘。

      從中不難看出,在燃油車領域東風也許和日產、本田可以成為合作伙伴,但到了電動汽車時代卻極可能是競爭對手。日產電動汽車在全球能不能成功充滿懸念,想在中國成功更是難上加難,東風不可能、也不應該將命運與日本電動汽車捆綁。

      成本控制是中國車企擅長的,電池充電網絡等技術中國也不缺,既然日產本田的戰略方向已經確定,未來日產本田似乎不需要東風,東風也不需要日產本田。東風要崛起,還得靠自己,你覺得呢?(小刀)

      極客網企業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国模高清无码一区,2019天天干天天爽天天舔,亚洲综合网五月天爱爱网久久,鸥美性事a片老牛播放厅
      <progress id="fyqgk"></progress>
      1. <strong id="fyqgk"></strong>
      2. <ol id="fyqgk"></ol>

          <rp id="fyqgk"><object id="fyqgk"></object></rp>

          <button id="fyqgk"></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