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1月6日 根據行業媒體的報道,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和GPT-3大型語言模型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被集成到微軟的必應(Bing)搜索引擎中。報道援引微軟內部人士透露,微軟正尋求利用在OpenAI上的10億美元投資,將ChatGPT技術引入必應。這一變化最快將在今年3月到來。
【專題:ChatGPT引爆生成式AI 人工智能產業如何生變?】
ChatGPT如何在搜索引擎中發揮作用?
ChatGPT與以前的大型語言模型實例的區別在于其易用性。它可以利用自然的人類語言對簡單或復雜的查詢作出響應,甚至可以在用戶提出要求時進一步簡化響應。它還直接顯示信息,不需要點擊鏈接,然后在文本中搜索以找到特定的片段。
谷歌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來解決搜索這方面的問題,包括使用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來創建熱門文章的摘要和片段,并在用戶點擊時突出顯示鏈接中的文本。但專家表示,人工智能在未來的搜索中可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微軟之前已經確認,計劃通過內置的圖像生成器和Microsoft Designer將DALL-E 2圖像生成技術集成到必應中。微軟當時表示,“這反映了我們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投資是如何將人工智能注入其構建、生產和交付的一切中的,以幫助用戶提高生產力和創新?!?nbsp;
將ChatGPT之類技術集成到必應中的舉措是微軟更廣泛嘗試并最終擊敗谷歌的努力的一部分。事實證明,谷歌在提供直接查詢響應方面難以實現更廣泛的人工智能集成。其整合的具體形式尚不清楚,當行業媒體問及其計劃時,微軟對此事不予置評。
據報道,該計劃將為必應用戶提出的問題提供更詳細的答案。正如研究機構 Futurum Research首席分析師Shelly Kramer所說:“通過采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它能夠對用戶的查詢做出回應?!?nbsp;
自從2009年推出以來,必應一直在努力在搜索引擎市場帶來更大的影響。但Kramer表示,如果運營得當,這一發展可能會直接威脅到谷歌在搜索領域的主導地位。他說,“谷歌的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搜索業務,因此必然關注這一威脅?!?nbsp;
ChatGPT已經被用作搜索和回答引擎
Krame說,“ChatGPT已經被用作搜索和回答引擎。一位朋友在一周前分享說,他9歲的女兒正在用iPad和手機做科學作業。當上前查看她在做什么時,他看到她正在使用ChatGPT進行搜索,既不是谷歌搜索引擎,也不是社交媒體,而是人工智能驅動的ChatGPT。這樣的事已經發生了?!?nbsp;
通過人工智能提供答案和遠離提供深度內容的網站的這一舉措存在風險。Reflect Digital搜索引擎優化主管Andy Mollison說:“必應選擇與ChatGPT合作,對于谷歌的技術進步和用戶體驗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隨著技術的發展,谷歌為了保持在搜索市場的主導地位,自然需要開發自己的對話式人工智能?!?/p>
但Mollison認為,這將損害創作者和內容生產者的利益。他表示,人工智能生成的回應只應該在原創者無法提供明確答案的情況下才提供。他指出,這種方法的問題在于,它將研究如何區分人類生成的內容和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
隨著ChatGPT等工具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需要對作家、研究人員、記者和內容生產者的網站以及那些通過人工智能工具生成內容的網站進行區分,這可能會成為一個越來越大的問題。Mollison補充說,這個問題已經存在,并且對主流內容的準確性構成了更大的風險。
人工智能驅動的搜索可以帶來更多好處
但是,如果將ChatGPT與人工智能系統提供的答案適當地整合在一起,它為企業帶來的好處可能超過這些風險,甚至可能為網站帶來更多的流量,盡管在成為可行的替代方案之前,ChatGPT還需要提高其引用內容的能力。
Mollison說:“必應可以利用這些數據提供相關搜索建議,或者用戶搜索結果中的相關信息,從而為用戶提供進行額外搜索查詢的理由。必應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嘗試回答問題,就像谷歌的精選片段一樣,但這在確保事實準確性方面是危險的?!?nbsp;
他認為,至少在最初階段,必應將把ChatGPT作為搜索頁面的一個“附加”工具,以展示作為微軟工具的技術,而不是更緊密地將其整合到搜索結果中。他補充說:“因此,可以將其作為一種公關工具,說服用戶使用必應進行搜索,因為他們認為,技術進步使必應的服務質量高于谷歌?!?nbsp;
Embryo公司分析主管Sam Thomas表示,無論發生什么情況,如果ChatGPT引用外部來源提供其結果,則應說明內容和引用情況,并提醒搜索者確認信息來源。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奔馳寶馬保時捷豪車在中國遇冷 新能源換道超車轉折點真的來了?
- 生成式AI的“生產力悖論”:微軟已盈利,其他云巨頭何時見效?
- 財報拆解:微軟押注生成式AI已有回報,谷歌還在掙扎
- AIGC重塑PC市場?高通推出Oryon CPU強勢入局
- 歐洲政府不喜歡中國汽車,但歐洲人民很喜歡
- “車聯網第一城”:無錫的車聯網應用到底有多牛?
- 華為手機中國銷量超iPhone?離完全勝利還有多遠?
- 調研報告:55%組織正在試用生成式AI,78%受訪者認為利大于弊
- 生成式AI真的太燒錢了 連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也吃不消
- MBBF2023現場直擊:5G改變社會,5G-A改變什么?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