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閉幕式暨金融街建設與發展30年特別活動在北京金融街舉行。與會嘉賓圍繞“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推動國家金融管理中心高質量建設”這一主題交流研討,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霍學文受邀出席并發表主題演講。
金融街建設與發展是觀察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魧W文表示,縱觀金融街發展歷程,既是一部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的發展史,也是一部金融機構創新發展的奮斗史,更是首都金融的發展史。今天的金融街,不僅是首都的亮麗名片,更是中國金融業發展壯大、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是首都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首都高質量發展開辟廣闊空間。
霍學文表示,北京銀行的發展是金融街建設與發展的一個縮影。北京銀行充分利用金融街功能齊全、機構聚集、人才匯聚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快高質量發展,是金融街建設與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參與者、實踐者,更是受益者。
一是業績全面增長,擦亮首都金融品牌。作為扎根金融街的一家銀行,回望新時代的十年,北京銀行資產規模從不到1萬億元,成為首家資產規模突破3萬億元的城商行;一級資本在全球千家大銀行排名第50位,連續9年躋身全球百強銀行。被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納入全國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
二是發揮主場優勢,服務首都重大戰略。作為以“北京”二字命名的銀行,北京銀行深知,服務首都不僅是穩定大局的“基本盤”,更是北京銀行走向未來的“動力源”,北京銀行始終走在金融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前列。2020年初至今累計運用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發放貸款近千億元,在北京地區銀行業排名第一。
三是深化中外合作,探索金融開放路徑。2005年,北京銀行引入荷蘭ING集團作為境外戰略投資者,實現資本、理念、技術、人才等全方位融合。合作17年來,荷蘭ING堅定看好北京銀行發展,體現了對中國經濟增長和對北京銀行的信心。北京銀行還與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法國巴黎保險集團、加拿大豐業銀行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是中小銀行中最開放的銀行之一。
四是加快戰略創新,開辟金融服務航道。北京銀行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之路,明確了一個銀行(One Bank)、一體數據(One Data)、一體平臺(One Platform)的發展理念,以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力爭通過三年時間使數字化轉型成效達到銀行同業領先水平。同時,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出“京螢計劃”兒童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成為首批獲準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銀行,打造“伴您一生”的銀行,探索構建“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
五是鏈接金融生態,激發整體金融活力。北京銀行充分利用金融街的機構聚集優勢,攜手專業機構不斷完善金融服務“生態圈”。在服務“專精特新”領域,攜手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在綜合金融服務、掛牌與上市公司培育、科創金融等方面深入合作。在支持低碳發展領域,深化與北京綠色交易所合作,發布“數字人民幣+碳賬戶”金融服務品牌“京碳寶”。在夯實金融基礎設施領域,與中保登、國民養老保險等公司簽署戰略協議,深化金融合作。在構筑數幣生態領域,攜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推動“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在多領域的研發落地。
面向未來,霍學文表示,北京銀行將全力服務國家金融管理中心高質量建設。一是堅持首善標準,高質量服務首善之區建設。充分發揮扎根金融街的區位優勢,將自身發展融入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和“四個服務”水平提升,多措并舉暢通金融政策傳導機制,將各項國家金融政策落實落地落細。
二是堅持改革開放,高水平深化國際金融合作。緊抓“兩區”建設歷史機遇,充分發揮中外資本融合的優勢,加速金融資源雙向流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金融人才交流互動、金融合作互利共贏,始終走在金融改革開放的前列。
三是堅持創新引領,高效能探索現代金融發展模式。全力建設科技銀行、數字銀行、數幣銀行、生態銀行、文化銀行,推進業務變革、技術變革、組織變革,打造現代化的數字金融體系。同時,建立“三位一體”金融生態,建設企業之家、客戶間市場、生態伙伴平臺,推動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各類市場主體之間高效鏈接、有效聯動、協同發展。
四是堅持穩中求進,高站位維護金融安全穩定。牢固樹立“首都金融安全無小事”意識,強化金融安全系統觀念和金融風險底線思維,不斷迭代北京銀行的“冒煙指數”模型,著力打造基于大數據模式的智慧風控體系,不斷織密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金融“安全網”。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OpenAI創始人的世界幣懸了?高調收集虹膜數據引來歐洲監管調查
- 華為孟晚舟最新演講:長風萬里鵬正舉,勇立潮頭智為先
- 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3在上海開幕 攜手共建數智金融未來
- 移動支付發展超預期:2022年交易額1.3萬億美元 注冊賬戶16億
- 定位“敏捷的財務收支管理平臺”,合思品牌升級發布會上釋放了哪些信號?
- 分貝通商旅+費控+支付一體化戰略發布,一個平臺管理企業所有費用支出
- IMF經濟學家:加密資產背后的技術可以改善支付,增進公益
- 2022年加密貨幣“殺豬盤”涉案金額超20億美元 英國銀行業祭出限額措施
- 北銀消費金融公司【遠離各類不良校園貸】風險提示
- 理性消費,合理借貸 共筑誠信消費環境,提振金融消費信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